核心提示:2014 年,我区以开放招商为引领,强化工作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工业项目取得新突破,市政及服务业项目实现新跨越,安置小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一年来,全区共实施重大项目28 个,完成投资32.1 亿元,这离不开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奋战在一线工地上员工的辛勤付出。近日,我们撷取部分画面,为您展现2014 年他们建设美丽伊滨的身影。
佟新举:今年春节不回家
在奥斯陆滑雪场,有这样一群人,冬天来了,夏天走了,像候鸟一样奔波于全国各地的雪场,他们的职业是“滑雪教练”。
来自东北的佟新举就是其中的一员。佟新举,26 岁,哈尔滨阿城区人,19 岁开始从事“滑雪教练”这一行当至今已经7 年了。
1月22日上午,奥斯陆雪道,佟新举倒滑、转弯、Z字滑行、直线滑行一系列经典动作做下来,一个标准的“旋转”,在笔者面前停了下来。
佟新举说,他是2014 年12 月8 号来的伊滨,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来伊滨一个月了,除了中间就去过一次关林,平时就在雪场工作,佟新举说,很想去龙门看看传说中的卢舍那大佛,再去白马寺转转,听说寇店的野战特训营也不错,有时间了和伙伴们一起去玩玩。
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滑雪的发源地,佟新举在那里做过两年的教练,随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众多滑雪场的创立,他也开始“转战”北京、河北、重庆等地。佟新举说,这是他第一次来洛阳。
奥斯陆雪道项目是一家集滑雪、休闲、娱乐、运动、旅游为一体的高级城市旅游滑雪场,除了冬季滑雪以外,夏季可以开展滑草、高尔夫、滑索、攀岩、旅游观光等项目。佟新举说,他看中的正是奥斯陆雪道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定位,生意一定不错,他希望在伊滨的这个冬天,好好地赚些钱,尽早还了在哈尔滨的房贷。冬季是滑雪场生意旺季,所以这些年的春节,都是在外面度过的。
“出门在外,说不想家那是假的。”佟新举说,“大年夜的鞭炮一响,心都乱了!”
张乾:接老妈到工地过年
眼下,虽是数九寒冬,但在师院二期项目现场,却是塔吊林立,车辆来往穿梭,一派繁忙的施工场面。
师院二期工程占地1600 亩,总建筑面积40 万平方米,预计今年8 月份投入使用。工程施工方技术部经理张乾说,他从2014 年10 月份进工地,都小半年了,还没回过一趟家呢。
张乾,27 岁,南阳人,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先后参加过信阳市和南阳市的部分重点工程建设。师院二期工程开始后,他从南阳来到了伊滨。
因为牵涉到8 月份师院的整体搬迁,工期紧,任务重,张乾原本定于2014 年国庆节的婚期不得不一拖再拖。张乾和女友是大学同学,2011 年大学毕业后,张乾参加了工作,女友继续读研。婚期的推迟,使张乾对女友心存愧疚,希望能趁元旦放假去女友的老家新乡看看岳父岳母,因为工地上实在太忙,领导只批了他一天的假,2014 年12 月31 号夜里的火车,到新乡后只待了一个上午,下午就重又坐火车赶了回来。
前不久女友来伊滨看张乾,张乾电话里指挥下了火车的女友如何乘公交,如何转公交,最终女友坐97 路顺利到了师院新校区。“那天只陪着她在玉泉街吃了碗麻辣粉,然后带着她在校园里转了转!”张乾的眼眶湿润了,“有机会一定带她好好在伊滨转一转看一看!”因为实在抽不开身,女友走时,张乾也只是把女友送到了97 路公交站牌下。
张乾的老家就在南阳内乡的宝天曼,那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数不清的野生动植物,被誉为“天然的物种宝库”,是国家4A 级景区。张乾说,他想念家乡,更想念一个人在家操劳的母亲。张乾20 岁那年,父亲不在了,那时他读大二,弟弟读高中,是母亲含辛茹苦供他读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张乾希望继续读研,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工作,他要赚钱供弟弟读书。从2011 年至今,4 年里,张乾从技术员做到技术部经理,工资也由最初的2000 多涨到现在的5000 多。弟弟读完大学工作了,女友也读完研究生在南阳找到了工作,张乾终于松了口气。
这些年四处奔波,和母亲聚少离多,张乾说,春节工地肯定是不放假了,到时候把老妈接到工地过年,好好陪陪老妈!
杨红军:让设备尽快投入使用
在中信重工高端电液智能装备制造基地1 号厂房的洁净车间内,穿着工作服的杨红军不苟言笑,手拿图纸和同事们认真交流,发现问题后,不时指出意见和建议。别看他这么严肃,私底下,同事们都昵称他为“老大”。
今年41 岁的杨红军是中信重工高端电液智能装备制造基地PCB(印制电路板)生产线的总负责人。2007 年,研究生毕业后,他直接留在涧西区中信重工总部工作。他先是在自动化所从事提升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工作,2012 年底,他被调入高压变频研发部,进行高压变频研究。后来,他转向了PCB板焊接调试。
工作内容的转换并没有改变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去年11月,中信重工首条PCB 生产线投入试生产,杨红军带着他的团队,从总部搬到这里工作。他的团队由10 人组成,平均年龄26 岁,除了是负责人,他也像大哥一样照顾这个团队。
搬过来后,杨红军和他的团队,工作量骤增,每个人要负责2—3 台机器,中午也不能休息。“这条生产线是新建的,老厂那边没有。”杨红军说。目前,他们正在做PCB 生产线的丝印、贴片、回流焊、光检等工艺流程。
在伊滨工作的这几个月,杨红军白天在这里工作,晚上回位于总部的职工宿舍,周末就赶回孟津和家人团聚。“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我会带领我的团队,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线上,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创造更多的效益。”杨红军说。
郑金雷:投身家乡建设,我们感到自豪
今年24 岁的郑金雷,家住李村镇雷村,现在是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的一名铝焊工。在有稳定工作前,他是一个在外地四处漂泊的打工仔。
2013 年3 月,在南方苏州电子厂电路板生产流水线做技术工的郑金雷回到家乡,从村里张贴的招聘公告中,得知麦达斯招聘的消息后,他决定报名参加选拔。“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可以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郑金雷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干出点样来。
随后,通过面试的郑金雷和另外75 名学员一起,进入了麦达斯与洛阳有色金属工业学校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学校接受培训。“虽然之前打工也干过类似的工作,但毕竟没系统学过,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少,很难胜任独立作业。”郑金雷说。因此,培训期间,他能吃苦,肯学习,爱钻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14 年2 月,培训合格后,郑金雷正式成为了麦达斯铝业的一名铝焊工。工作期间,由于表现出色,他和其他3 位同事,被选送至吉林总公司接受德国专家培训,在那里,郑金雷又考取了国际铝合金焊接资格证,并顺利拿到了资格证书。
在麦达斯培训、工作的这一年,郑金雷深有感触:“当初回到家乡,没想到家乡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也想不到自己能有这样的机遇。这一年,和当初一块参加培训的家乡人一起,我们由四处漂泊的打工仔变成了投身家乡建设的高技能工人,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
王超峰:我和公司同成长
叉车把包装盒源源不断地送到生产线上,十几名工人有条不紊地把饮品装进包装盒,灌装流水线机器前,生产班长王超峰正专心地盯着显示屏……1 月21 日,笔者走进德润工业园看到了一派忙碌的生产场面。
24 岁的王超峰是周口人,在河南科技大学学了四年生物工程,2013 年底德润公司去学校招聘时,因为跟自己的专业对口,王超峰很快就有了实习意向。
2014 年1 月11 日,王超峰成了德润公司车间实习的一名普通员工。那时候,公司还在起步阶段,员工住宿条件不好,餐厅也很简陋,但王超峰不叫苦不叫累,适应环境的同时努力学习所有全自动机器的操作方法。矿泉水生产线需要用到吹瓶机、灌装机、贴标机、包装机4 种机器,饮品生产线需要用到卸垛机、灌装机、装卸笼、液位打检机、杀菌釜、真空打检机、喷码机、包装机、码垛机9种机器,王超峰的任务就是熟练操作这些机器、提高工作效率、尽量避免残次品、完成生产副总下达的生产任务。
“刚开始生产任务不重,矿泉水一个月的订单大概也就10 万件,一条生产线一个班就可以了。”王超峰告诉笔者,在公司实习了4 个月,2014 年7 月大学毕业后,他正式到德润公司报到,因为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他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生产班长。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德润公司新盖了办公大楼,职工们有了宽敞明亮的餐厅和干净整洁的宿舍,还成立了生产部、销售部、行政部、采购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制度越来越健全,公司越来越正规。
拥有最先进电子商务系统的销售中心、食品标准化车间、日产量3 万件的产品灌装机……提起公司拥有的高端设备,王超峰滔滔不绝。
“以前一条生产线一个班就行,现在需要两班倒了,一个月仅矿泉水的生产任务就有40 万件,临近春节,饮品的订单越来越多,大河有水小河满,公司业务多,发展的前景就更好,薪资待遇也会跟着提高,可以说,这一年,我和公司一同在成长。”王超峰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