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继2013年洛阳师院7个院系1.2万名师生入住伊滨新校区之后,今年9月份,老校区剩余的1.5万多名师生也将入住伊滨新校区,洛阳师范学院将完成整体搬迁工作。眼下,伊滨区区、镇、村三级干部克难攻坚、众志成城,全力服务洛阳师范学院整体搬迁工作,用两个月时间基本完成袁付社区整村搬迁任务。
工程进展顺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理工组团教学楼全部封顶,宿舍楼3组团、5组团、7组团全部封顶,艺术组团教学楼正加紧施工。眼下,在洛阳师范学院二期工地,建筑工人挥汗如雨,一派繁忙施工景象。
“为了支持二期工程建设,区里、镇里、村里可没少下功夫,体育馆准时开工应该不成问题。”洛阳师范学院二期工地协调处处长郎晓林说,“真不敢相信,伊滨区两个月就基本完成了3600多口人的袁付社区整村搬迁。”
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伊滨区玉泉街职业教育园区内,是省、市重点项目,占地2850亩,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为98万平方米,计划在校生规模3.5万人。
按照“区指导、镇为主、村落实”的原则,区、镇、村三级实行责任分包制,由镇机关干部和社区两委干部分包村民组,责任到人,全力推进征迁进度。区党工委书记孙忠信表示,全力服务师范学院整体搬迁,伊滨区责无旁贷。
抱团成合力, 1050户的袁付社区实现整村搬迁
洛阳师范学院二期建设涉及1050户3600多口人的袁付社区的整村搬迁,根据时间节点,5月31日前要全部拆除到位。主抓此项工作的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耀光要求,要把握政策,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依法拆迁,确保全面完成拆迁任务。
据李村镇镇长赵宏峰介绍,3月20日入村调研,3月31日区、镇、村三级先后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村组干部会,具体讨论《袁付社区整村搬迁方案》,并以明白卡、广播、短信平台、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确保在此次整村搬迁过程中政策宣传全覆盖、无缝隙。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由区、镇、村三级干部组成疑难问题办理组、政策宣传解释组、困难群众服务组和未搬迁群众生活保障组四个工作组,区里安排社保、低保、医保、就业等涉及惠民政策落实的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随时解决群众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开碰头会、分任务、报进度、解难题、宅基审核、张榜公示、补偿款兑付、房屋拆除……袁付社区党支部书记武朝升和社区干部们忙得脚不沾地,连母亲80岁的生日他都忘记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袁付社区三委干部带头搬迁,26名三委干部全部在第一时间完成了搬迁。4月初,拆迁工作刚刚启动,居委会主任田龙海就带头把自家房子拆了。社区副主任田开义80多岁的老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半个月里他只去看过一次母亲,田开义说:“对不起老娘,但也没办法,村里实在太忙了!”9组组长田水斌在工作现场突发脑血栓晕倒,在医院仅仅呆了一天就又出现在工作一线。监委会主任田献国在洛阳开了一家电梯公司,拆迁工作开展两个多月来,无暇顾及公司业务,好几单生意被迫放弃。
有了干部带头,袁付社区搬迁局面迅速打开,出现了交房热潮,截至5月31日,社区1050处农宅有957处自愿签订了交房协议,交房率达到91%。
“为让群众幸福一辈子,我们甘愿苦累一阵子!”赵宏峰深受感触地说,“只要区、镇、村三级干部形成合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尽心解难题,群众打心眼里支持搬迁
袁付社区1050户3600多口人搬迁后要住进10号安置小区,但该小区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建成。区安置部门分别在诸葛镇王府社区、李村镇武屯社区和袁付社区建成3个临时居民安置点共255套临时安置房,并安排社区干部成立临时物业,负责安置点居民的安全、消防、卫生、用水用电等公共服务,但更多居民还是要面临外村租房问题,所以给群众租房子成了头等大事。
12组居民田元杰起初对拆迁工作有抵触情绪,最后下定决心签了拆迁协议,但到南寨社区租房时,卫生打扫了、家具搬过去了,本来已经说好的租金,却被房东告知要涨价。田元杰说“早知如此,就不搬了。”
李村镇党委副书记白军周听说后,到南寨社区找房东了解情况。原来,问题出在房东的老伴儿身上,老伴儿不想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得知房东的老伴儿在香山医院住院,白军周就到医院做她的思想工作。房东终于答应不涨价了,田元杰也开心地搬了家。
远在福州做生意的7组居民田学祥,4月27日得知社区拆迁的消息后,当天就订了回家的机票,第二天8:10一下飞机,令田学祥意想不到的是,武朝升竟然专程来接他。车上,俩人谈了一路,田学祥心头的顾虑全部打消,一下车就签协议,搬家、交房、拆房,一天就完成了所有工作。
5月7日,社区居民田元朝的爱人突然昏倒在地,副镇长王俊杰得知情况后,迅速派车把田元朝的爱人送到偃师人民医院,田元朝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当时就表示一定全力配合拆迁。
“配合师院整体搬迁,咱社区居民都深明大义。”白军周说,“只有真心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去做,才能对得起群众对咱的信任和理解!”
“俺家上不了网……”“俺家停电了……”针对群众遇到的问题,袁付社区提前和电管站、网通公司、移动公司协调,一个电话一打就有专人过来修。“只要社区还有人没有迁走,就一天不能断水断电断网。”武朝升说。
有了干部的努力,有了群众的支持,袁付社区整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