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伊滨区:念活“山水经” 巧打“文化牌”

2015-10-09 14:33 6506

万安山山顶公园、万安山野生动物园主题乐园、牡丹产业集聚区、华夏玉佛园……一个个旅游项目在伊滨区落地开花。近年,伊滨区以开放招商为引领,统筹“明日新城”和城乡一体化先行先试区两大板块,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全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由洛阳·中国薰衣草庄园承办的“梦幻灯光节”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的选择,自9月26日晚首次亮灯以来,短短两天就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在此之前,伊滨区重点打造的集滑雪、休闲、运动、旅游于一体的高级城市旅游滑雪场——伊滨滑雪场,也令众多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滑雪场依山,薰衣草庄园傍水。近年,伊滨区依托资源优势,念活“山水经”,巧打“文化牌”,走出了一条绿色、和谐发展之路。

  念活“山水经”

  近日,记者站在伊河大桥上,伊滨区美景映入眼帘——南部万安山,走势蜿蜒绿葱葱;北侧伊河,碧波荡漾水粼粼。

  作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万安山山顶公园各主要景点建设和绿化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公园分历史人文景点“仰圣怀古”、大道文化景点“修心问道”和休闲景点“休闲游憩”三大部分,预计明年牡丹文化节前正式迎宾。

  作为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两湖一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河东湖项目建设正加紧推进。伊河东湖长7.35公里,建成后可形成水面面积4050亩,蓄水607万立方米。

  位于庞村镇的牡丹产业集聚区占地1.5万亩,将打造成集牡丹种植、科研、观赏旅游、深加工和展览交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伊滨滑雪场,集滑雪、休闲、运动、旅游于一体,可容纳游客2000余名;以薰衣草、玫瑰种植为核心的洛阳·中国薰衣草庄园,集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度假养生、五星级酒店等功能于一身,将打造成一座大型创意观光农业园……近年,伊滨区盘活山水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既保住了青山绿水,也做活了生态旅游。

  巧打“文化牌”

  伊滨区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将其挖掘展示,重新焕发活力是当务之急。去年以来,伊滨区强力整合张衡灵台地动仪、东汉太学、东汉帝陵南兆域、水泉石窟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谋划实施一批高档的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在佃庄镇伊河北岸,一处仿古建筑群正加紧建设。佃庄镇是宋朝宰相吕蒙正的故乡,如今,这里将复原昔日园林面貌,再现千年前吕文穆园胜景。

  该项目总策划人吉松灿说,吕文穆园是唐宋时期洛阳地区的一座著名园林。按照规划,吕文穆园分为崇文院、圣功院、书香院、仕林院、德和院等8个院落,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目前,这8个院落的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一座大观园式的仿古园林即将呈现。

  去年11月28日,万安山野生动物园主题乐园成功签约。该项目共投资150亿元,总面积约1.6万亩。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洛阳大型互动类休闲度假项目的空白。在该项目引领下,已有一大批相关配套产业相继落户。

  今年3月,华夏玉佛园国际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将依托洛阳万安山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宗教文化,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以佛教文化为主体,集旅游观光、禅修体验、养生养老、宗祖祭祀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复合型文化旅游区。

  扮“靓”旅游名片

  伊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重点围绕生态休闲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安置社区及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让旅游名片“靓”起来

  加快万安山综合开发、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吕蒙正生态文化园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厚重历史文化的窗口、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实施牡丹产业集聚区整体形象提升工程,力争打造精品牡丹园2家至3家,使牡丹观赏、交易、加工一体化产业初具规模。

  发挥区内森林、生态绿化带的作用,引水入城,着力打造“两河三岸、组团扩展、一轴一心、一园多片”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山水环抱、水廊织城、绿轴串景”的城市景观系统。

  城在山水中,人在画中游。不远的将来,一座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明日新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