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伊滨区寇店镇结合实际,抓纪律、抓培训、抓发展,狠抓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促进了基层班子团结干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唱好“纪律歌” 促干部工作作风更务实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寇店镇进行党支部换届,封沟村有一半党员以种种理由拒绝参加换届大会。
“如果一个班子没有铁的纪律,就不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寇店镇纪委书记张冠军说。
该镇党委结合封沟村村情,由镇纪委、组织办对没参加换届大会的党员逐一进行组织谈话,重申对党的认识,并要求其写出书面检查及书面承诺,保证以后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在纪律约束下,封沟村党支部换届取得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党支部不健全的问题。同时,镇党委举一反三,依托《洛阳市不合格党员处置管理办法》,专门出台了《寇店镇党员管理及处置办法》,对党员活动,流动党员管理,年老多病、卧床不起的党员如何管理及参加组织生活会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范。
8月1日,寇店镇又专门出台了《寇店镇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对村干部工作作风、请假制度、签到及上班情况督查办法等进行详细规定,并安排纪检部门每周不定时巡查一次,一次不在岗的扣罚50元,两次不在岗的扣罚100元,三次不在岗的停发当月工资;还把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作为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该镇已通报批评村干部13人次,通报批评行政村1次。从督查情况看,各行政村能够立足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基层组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能够定期开会议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进,基本实现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运转。
上好“培训课” 促干部工作能力再提升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冠军说。
寇店镇以提升村干部能力为抓手,狠抓干部培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前干事都是凭经验,通过培训才知道做一名合格的村干部还真不容易!”水泉村党总支书记王丰奇说。
寇店镇结合各村实际,编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议事目录,在培训班上详细进行讲解,要求21个村每次议事前征求相关人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确保“有事可议”“有事必议”“每议必成”,提高决策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寇店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峰深有感触地说:“干工作要想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议两公开’最管用!”
据了解,今年以来寇店镇共举办镇村干部培训班11次,围绕村级接访流程、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基础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征地拆迁等方面对21个行政村148名村干部进行了培训。
村干部培训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村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了。张冠军介绍,全镇21个村全部将村级代办事项和便民事项再次进行梳理,并制作服务流程图,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五龙、马寨、刘李、常村等纷纷成立便民服务队和党员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水电维修、家具修补等免费服务。
铺好“致富路” 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水泉村是寇店镇第七批后进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出行困难,95%的土地属于“望天收”,群众缺乏致富门路。
后进村之所以“后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水泉村实际情况,寇店镇确立了围绕山水做活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张冠军任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高浩峰任副组长的工作组,迅速进驻该村,具体指导工作开展。2014年,“山水画卷·伊滨寇店”省级山地自行车赛在水泉村举办,吸引了全省300余名选手参加;今年4月,“洛阳兄弟连杯”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赛在水泉村举办,600多名选手参赛,洛阳市及周边5000余名爱好者前来观赛。
仿佛一夜之间,水泉村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群众看到了奔头,村干部也变得干劲十足,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在耕作条件差的地块种植核桃等经济树种,利用山坡地和荒地种植油菜。王丰奇掰着指头算了算近两年给群众办的实事和好事:修建占地1.3万平方米的水泉石窟生态文化活动广场,并进行高标准绿化;在秦瑶自然村增加变压器1台,解决群众用电困难问题;打400多米深水井2眼,解决了14个村民组17个自然村群众饮水难问题;建设三级拦河坝,可增加水浇地100余亩……
据了解,寇店镇把“提高群众满意率、降低群众上访率”作为检验后进村整顿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标准,通过积极排查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制订整改方案,真正做到了整顿一个、见效一个、转化一个,使后进村及所有村基层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截至目前,水泉、朱窑、孙窑等3个昔日的后进村都摘掉了“后进”的帽子,实现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通过抓纪律、抓培训和抓发展,镇村干部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为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保障。”寇店镇党委书记白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