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责任清单” 种好“自留地”
责任重于泰山。
针对部分单位党建负责人“不愿抓”“抓不准”“抓不实”的问题,在全区党建工作月例会上,区党工委书记孙忠信强调最多的是“责任”二字,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明确责任清单,把工作重心放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如何抓?抓什么?
抓实培训,增强“造血功能”。2015年以来,我区创新培训模式,拿出60万元专项资金,对区、镇、村三级干部分批次进行全封闭军事化培训,以严格的管理保障培训的实效。
目前,我区已举办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班13期3000余人次,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开好“两会”,夯实基层组织。镇级层面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两委”干部和监委会成员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通气会”,传达上级精神要求,讲开展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总结当月工作,安排下月重点工作;邀请专家讲课,组织培训学习,宣传政策,统一思想。村级层面上,各镇党委抓好村级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述职,通报阶段性工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办好一“报”,宣传教育群众。各镇办好一份“镇报”,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把好人好事宣传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知道镇村干了啥、怎么干、干成了啥、准备干啥。
镇村干部目标任务明确了,彼此掣肘的少了,相互“补台”工作氛围浓厚了;群众猜忌干部的少了,支持配合工作的多了。截至目前,全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个,实施重大项目106个,中信重工、麦达斯铝业等一大批企业相继投产,薰衣草庄园、万安山山顶公园等生态文化游项目风生水起,享誉省内外。
“党建+四项基础制度”凝聚“向心力”
位于诸葛镇山区的苏沟村苦于水井年久失修,部分群众吃不上水,该村经“4+2”工作法,决定打一眼深井,在争取上级资金后,管网配套仍有缺口,村党支部再次组织召开“两委”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筹措资金15万元,最终使群众喝上了干净水。
像苏沟村这样,村里涉及重大问题、重大开支、重要项目等,我区各村都要经“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研究解决。今年以来,全区共解决水、电、路、环境整治、技防设施安装等村级重大事务274起。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服务。我区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网络平台和规范化、立体化、多元化、制度化“四化”格局,落实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今年以来,区镇村三级建成矛盾调解机构238个,受理基层矛盾纠纷1196起,化解率达96.5%以上,信访率同比下降26%。在抓好法治的同时,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加强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11个,设立113个便民服务平台,细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容,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6.8万余件。
同时,该区结合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机制建设,以掌管“人权、财权、事权”等岗位干部为重点,开展专题业务廉政培训,推动岗位廉政教育融入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涉农补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
“党建+阵地建设”打造“标配版”
11月20日,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投资18万元的诸葛镇上徐马村村委会大院落成。“真不敢相信,多少年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志学难掩喜悦之情,“党员有了自己的‘家’,干部有了办公场所,
村民有了服务站!”
坚持“综合配套、功能健全、利用充分、群众满意”的思路,我区全面启动阵地建设“清零”行动,开展村级党建阵地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阵地堡垒作用,,为基层党建增添活力。
为基层党建增添为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难题,我区按照“坚持标准、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各行政村人口规模、基础条件、经济能力等实际情况,针对活动阵地破旧、狭小的问题,分类实施,充分利用原地扩建或新建,采取“四个一点”,即:向上争取一点、结对单位帮扶一点、镇财政补贴一点,村级集体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村级阵地。对验收合格的村给予专项资金奖补。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投资346 万元,新建村级阵地6 个,改(扩)建7 个,并按照“四室两网一栏一窗口”标准,配齐电脑、远程教育、监控等硬件设施,将党支部工作职责、“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建立台帐,党建阵地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同时,选派16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强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升级”和精准扶贫工作。
“党建+”,在党员、干部、群众之间拆除了“隔离带”,架起了“连心桥”,提升了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水平,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真正让群众成为开发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共享者。“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党建+’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智慧党建和掌上党建,增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孙忠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