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推动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给人的是精神力量,教人学好,也促进了稳定。”白草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新书对道德建设给民风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过去村里的民事调解,内容多是婆媳矛盾、邻里纠纷,而这3年却没有一例孩子不赡养老人的事件。学习道德模范在村里成为一种风气,使村民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赵屯村党支部书记赵继安这几天还在不断收到村民捐给郜雪珍家的爱心款,他觉得,到了春节,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回来,还会有一次捐款高峰。对于村里的事,村民们一直很热心,去年至今,村里一直在集资修路,企业家和村民们共捐出60多万元,现在村里大街小巷都变成了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出行。
赵继安说,这两次捐款村民踊跃参与,与这两年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关系。村里的道德讲堂一个月准时办一次,弘扬村里的好人好事,只要村里开大会,道德模范的事迹都要被反复拿出来表扬,潜移默化影响了很多人。
洛阳市伊滨区创建办主任赵云全说,自伊滨区从2012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来,庞村镇是全区最先把道德讲堂落实到每个村的乡镇,对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对周边乡镇也有很大影响。
自从开展道德建设以来,彭店寨村的大喇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每天都会广播至少一件好人好事,村里建了村史馆,还把入选镇级道德模范的村民事迹收入其中。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现普说,现在村民们都比着学模范,村干部们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因为村里纠纷少了很多。今年村里正准备开发红色旅游,如果没有村民的稳定团结,这项工作根本进行不下去。
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庞村镇也一直在创新方式,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从个人延伸到农户和村。今年在道德模范评选的基础上,又评选了“十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文明村”,把爱国爱家、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家邻和睦等作为“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标准,把村党支部战斗力、两委班子团结、带领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作为“道德文明村”的获评依据。
庞村镇还把道德建设延伸到教育领域,今年4月开始,作为全市“村村少年宫”建设的唯一试点单位,投资80余万元在14个村建设14个少年宫,设置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德育室等功能区,学生放学、放假期间,可以到少年宫参加各类活动,由教师和志愿者参与教学和管理。
道德建设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搞了3年的道德建设,除了民风得到改善,道德还把庞村镇所有工作都串了起来,形成了“道德+”效应。
庞村镇有众多企业,3年来共在企业中评选出200名道德模范,有效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虽然经济下行的压力大,但今年前10个月全镇的工业用电量比去年同比增长7.7%,这成了经济增长有力依据。
道德建设的开展也切实为民办了不少实事,2013年至2014年,全镇企业家共捐款1200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各村修路、建广场,改善人居环境之上。今年仅上半年,捐款数额就突破了680万。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庞村镇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优化。这两年,伊河东湖工程、华大基因育种产业园、牡丹产业集聚区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落户庞村镇,目前项目进行顺利。道德建设也让庞村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更加优良,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2013年,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庞村镇召开;2013年,庞村镇被评为洛阳市文明乡镇;2014年12月,庞村镇作为唯一一个乡镇代表,在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同年又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当年还被确定为全国文化建设试点单位。
这一系列事件也证明了庞村镇道德建设取得的成效。熊红万说,3年前,全镇党员干部顶着不被群众理解的压力推行道德建设工作,如今,群众的观念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改变,孝老爱亲、爱心捐助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坚定了他们把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下去的信心。
从刚开始的没有思路,靠学嵩县德亭镇道德建设的经验,到如今创新方式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赵云全关注了庞村镇道德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对于成果也很认可,由一个个典型带来的好人效应。变成一个个群体引发的社会效应.
因为辖区多处农村,同时也是开发建设工作的需要,2012年底,伊滨区就在洛阳市率先启动了“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着力改善民风、村风,庞村镇的一系列做法,也对周边乡镇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赵云全说,很多乡镇在搞经济、开发建设时会发现,群众素质不提升,各项工作就较难推动,形式多样的道德建设活动在改变民风、村风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也更能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这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伊滨区将在全区继续开展道德讲堂百千万工程、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等工作,创新更多老百姓认可并愿意参与的方式,让道德带来更多社会效应。
洛阳市伊滨区党工委书记孙忠信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好像是在人的头脑里搞拆迁建设,拆的是陈规陋习、唯利是图,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伊滨区近几年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深受群众欢迎,以后会一直坚持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