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她嫁到俺们村,从不跟老人拌嘴,照顾公公婆婆真是没话说!”提及王伟娟,诸葛镇下徐马村村民们都啧啧称赞。
十几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婆婆
王伟娟,31 岁,2004 年与下徐马村村民闫红灿结为夫妻。当时,婆婆因为脑溢血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王伟娟也不嫌弃,义无反顾嫁了过来。
婚后,丈夫因为赚钱养家经常出车,而姐妹们都已出嫁,她就把收拾家务、伺候老人的活儿全都包了下来。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她样样在行。有时婆婆大小便失禁,她二话不说赶紧拾掇干净,从不抱怨。有时老人心情不好,她总是心平气和开导,从不厌烦。
为了帮助婆婆恢复体能,王伟娟和丈夫用钢管制作了简易的锻炼器材,每天按时帮老人锻炼:7:00 室外透气散步,8:00按摩腿、掰手指,9:00吊环手臂锻炼韧带……
“每天清晨或傍晚,俺们都能看到她搀扶着老人,在村边路上散步、练腿劲。”村民赵东章说,“他们家能摊上这么好的儿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照顾中风公公如亲爹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垂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2015 年6 月,65 岁的公公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公公一向为人和善,为了这个家,这辈子吃了不少苦,现在还没享到俺们的福呢,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尽全力抢救他!”望着昏迷不醒的公公,王伟娟泪眼婆娑。
公公住院期间,几个女儿考虑到王伟娟还要照顾婆婆和年幼的孩子,便商量着老人由她们请假轮流照顾。王伟娟依然一有空就到医院给公公洗脸、穿衣服、换尿袋、倒粪便等。
一天下午4 点多,公公突然想吃菜馍,当时陪护的姐姐原本只想哄哄父亲,就给王伟娟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她去离家五六里远的红薯地掐来红薯叶,洗菜、和面、塌菜馍,然后骑车带着菜馍还有和好的蒜水往离家二三十里远的医院赶,到医院已是夜里九点多。同室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闺女,得知王伟娟是儿媳妇时,禁不住称赞:“这可是难找的好儿媳!”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公公的病情基本稳定,女儿们认为父亲出院回家,王伟娟一个人照顾两个病人负担太大,决定轮流照顾父亲。王伟娟和丈夫商量,几个姐妹都上着班,老人身边又离不开人,还是接回来住方便。从医院回来,王伟娟就把家里唯一装有空调的房间腾出来让公公婆婆住。
公公有糖尿病,饭菜还需另外做,每顿饭她总是先问问公公意见,挑他最喜欢吃的去做。为了不让老人得褥疮,她每天按时给老人翻身、按摩,并经常换洗被褥。虽然娘家离得不远,但王伟娟很少回去,即使回去也是上午去中午回,只为赶回家给老人做顿饭。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王伟娟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正上小学,儿子在外村上幼儿园。每天早上5 点半,她就起床做饭,给孩子们准备早餐。等孩子们上学走了,她再专门为公公婆婆做饭,然后再给他们洗脸、喂饭、穿衣等。
伺候一家老小的同时,王伟娟偶尔也有堵心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真想撂挑子不干了,但是当俺看到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婆婆,还有坐在轮椅上的公公,说啥也要咬牙坚持下去。”王伟娟说,“十几年一块生活,公婆就是我的父母,作为晚辈,应该照顾好他们,老人晚年幸福就是晚辈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