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伊滨这一年:靓点纷呈 捷报频传

2016-02-05 10:18 6847

    在过去的2015年,伊滨区党工委、管委会负重奋进、克难攻坚,实现了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较快发展,全年靓点纷呈,捷报频传。

    201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7 亿元,同比增长11.8%;财政预算收入3.1661 亿元,同比增长14.6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4 亿元,同比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170.9亿元,同比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2.1%;服务业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12元,同比增长10.5%。各项指标均完成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

    我区始终把开放招商工作放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主导产业,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设立四个专业招商组,采用大员上阵、以商招商、专业化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措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总额587.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10个,合同投资总额564亿元。

    一方面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服务旅游业等主导产业,编制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图谱,着力引进龙头型、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运营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实行区领导分包跟踪项目制度、设置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强化招商项目全程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为企业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同时,落实“一把手”招商,明确两名区级领导负责招商,下设“3+2”招商工作组,所有在建、在谈项目分别由区级领导分包,重大招商线索主要领导并邀请上级领导帮助洽谈。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年初,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各指挥部全年项目建设任务,并逐项目倒排工期,确定重要时间节点任务,并对照建设节点拟定分值,制定了《伊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廉考评实施方案》,完善考评程序和办法,定期观摩考评,打分排名,确保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126个,完成投资138.1亿元。我区从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建设环境入手,克服企业资金等诸多困难,整体保持了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好态势。工业项目37个,完成投资46.5亿元;文化旅游及配套项目30个,完成投资31.6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项目28个,完成投资18.2亿元;房地产项目25个,完成投资

15.2亿元。学校建设项目4个,完成投资12.7亿元。

    一方面搞好施工环境,专门成立了以公安分局为主的环境协调处,实行环境协调周例会制度,严格落实项目开工“六方”到场协调会制度,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严打破坏施工环境的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另一方面搞好企业服务,实行零报告、领办代办制度,主动向上汇报,多途径解决项目建设土地报批挂牌及新老企业手续办理问题,积极组织水、电、热力等公司与项目提前对接,确保企业生产要素及时到位。同时,积极兑现招商项目优惠和奖励政策,助力项目加快进度。

征迁安置顺利推进

    我区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依法征迁导向,通过一系列惠民措施,做到公正公平、阳光透明操作,确保全区征迁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六项奖励:虚补奖、打包奖、入户丈量奖、房屋拆除奖、协议签订奖、按时入住奖。落实七项优惠:商业门面房、商住房、车位、安置房优惠、大龄青年等特殊群体购房优惠、新增人口优惠、办理房产证免除费用。落实八项保障:安置房、过渡费、“双千斤”政策、社保、低保、医保、就业、就学。坚持八公开:整体工作部署公开,整体搬迁安置方案公开,丈量计价公开,户口核定公开,特殊群体公开,签订协议顺序公开,挑选安置房顺序公开,房屋拆除顺序公开。坚持五个一:一支队伍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方案执行到底,一种声音讲到底,一团和谐干到底。坚持三杜绝:拒绝暗箱操作,拒绝人情操作,拒绝突破政策。

    全年共实施48个征迁项目,完成征腾土地1.9万亩,拆除农宅1578处、企业(养殖场)164家,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70.1万平方米。其中,伊河、洛河东湖项目近5000亩土地,按期完成征腾土地和企业拆迁任务。野生动物园项目8000多亩土地流转、1800多处坟墓迁移,两个月内全部完成。袁付整村搬迁涉及农宅1050处,已拆除960处,基本实现大头落地。南环路项目占地1200亩,涉及207处、企业48家,两个月时间全部完成。北大公学项目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征收和围墙圈建,开创了西棘速度。

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全面提升

    把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作为做好全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抓手,确定了2个镇、4 个村为市级试点,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办法,全面推进四项基础制度建设。

    落实基层民主科决策制度,全区106个行政村中,有104个村能够运用“4+2”科学民主决策,已解决村级事务498件,村民参与率达到85%。

    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制度,建立并形成“3233”工作机制(即区、镇、村三级平台,二维排查法,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联动,督导、学习和研判三项制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300起。

    落实便民服务制度,重点做好“四个一”提升工作,建立三级便民服务平台113 个,实现全区106个行政村(社区)村级便民服务站全覆盖,村干部挂牌值班常态化,便民服务代办事项规范化、制度化。

    落实党风政风监督制度,印发《伊滨区推进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指导意见》和《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和机制建设督查细则》,明确监督检查对象和内容,形成“三查四督五保障”工作模式,通过抓试点、抓监督、抓治理、抓公开、抓作风,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促进整体工作开展。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

    区党工委出台了《伊滨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试行)》《伊滨区党工委班子及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列出主体责任负面清单13大项23小项,坚持清单式定责,立体式履责,铁腕式问,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出台了《伊滨区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意见》《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办法》《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坚持月例会、季度讲评、半年观摩督查制度,并签订责任目标,实行台账式管理,推进了惩防体系落实。同时,我区还深入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严肃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涉医领域落实主体责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共处理纪律作风问题26个,责任追究33人。督办查处违规违纪问题27个,问责16人,其中党政纪处分4人。

    2015年,我区共排查党员干部问题线索60件,查办违纪违规案件60起,党政纪处分65人,涉案科级干部8人,党政纪重处分9人,挽回经济损失476.55万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依法逐级走访工作为核心,以“四无”乡镇和零上访村(社区)创建为抓手,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强力推进网上信访和初信初访和疑难问题解决,形成了理性维权、依法走访的良好氛围。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宣传、排查检查、隐患整改和执法检查力度,全年开展各类检查暗访180余次,发现各类隐患313条,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执法检查7次,检查企业160家,处理违规企业31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三级网络,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检查30余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单位620余家次,下发问题提示函31份,评出“食品安全示范店”80家。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各项优惠政策,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事业职工养老保险金1.4亿元,发放各项惠农资金2300余万元,发放耕地保护补贴资金2078万元。

完善镇村两级文化设施,新增体育器材25套,开展各类演出放映活动937场,投资1690.95万元实施了19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工青妇、民族、宗教、统战、武装、文物、残联等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全部完成年度目标。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