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孵化“伊滨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能力更强,让创业热情更高,不仅是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滨区开发建设的迫切需要。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领,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打造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开发建设“伊滨梦”。
4家众创空间 打造大众创业舞台
据悉,我区目前共有4家众创空间,其中3家已有企业入驻,中信重工双创示范基地也将于11月开始建设。
已有企业入驻的3家众创空间分别是位于商会大厦的服务贸易基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和洛阳师范学院的启梦空间。其中洛阳服务贸易基地已经签约企业131家,规模不仅是全区最大,也处于全市前列。
张昭辉是服务贸易基地的招商负责人,也是这些企业的“大管家”,对入驻企业的情况非常了解:“我们通过内部介绍、举办活动、主动出击、推广宣传等方式,给予企业多种优惠政策,目前已有文化创意、商贸、新能源等五大类71家企业入驻,发展势头良好。”
神农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全国唯一和中国科学院·牡丹课题组有密切合作的企业,主要产品有牡丹油、牡丹花茶等。“我们公司决定把总部落户在伊滨区,除了依托洛阳丰富的牡丹资源,更多的是看中了伊滨区的发展前景。”该公司董总经理说,“伊滨区属于新规划的城市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建设成一座新城。”
3大核心要素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平台、项目、人才,是支撑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何思松说。不久前,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集中签约了8个项目,吸引了研究院的高端人才,标志着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的“互联网++众创空间”三大要素已经齐备。
据了解,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洛阳市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与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同时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还获得批复成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之一。
“我们是洛阳首个‘互联网++众创空间’。”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告诉笔者,除了已经签约的8个项目合作协议,目前还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智能拖拉机项目是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首批签约的8个项目之一。“坐在电脑前,就能看到拖拉机在田里工作,还能实际操控,实现远程发动与停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通过GPS定位、远程操控等技术,可以实现拖拉机智能化。“我们还将继续研发创新,将来拖拉机能把土壤中的各种元素数据,同步上传到电脑……”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智能拖拉机项目进展良好。
2个众创空间 激发企业高校双创发展
2015年9月23日,李克强总理到中信重工考察时,对中信重工开展创客群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中信重工的“双创”模式和“双创”工作经验,被誉为“大企业推动双创的鲜活样本”。
今年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我们打算将下步合作的4个项目全部建在伊滨区,其中就包括首批上榜的‘双创’示范基地项目。”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11月开始启动,建设周期为2年6个月。示范基地建成后,将为广大创客提供众创线上资源共享平台,众创线下实验与验证平台和众创成果孵化平台。
除了中信重工这样的“大企业”,高校在建设众创空间上也初见成效。洛阳师范学院启梦众创空间2015年10月启动,今年4月正式签约。
“启梦众创空间采用政、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行,企业与洛阳师范学院特色优势专业相结合,实现创业企业从初创到加速的无缝链接……”洛阳师范学院启梦众创空间负责人付主任介绍,空间运行以来,已陆续启动了“雏鹰100计划”“十百千工程”“创大训练营”等活动,先后举办创业讲堂10多期。截至目前,启梦众创空间已培育创业团队近100个,入驻项目5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