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科技创新能力更强,不仅是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滨区开发建设的迫切需要。
今年以来,伊滨区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领,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打造各类众创空间,孵化明日新城尽快崛起的“伊滨梦”。
1 四家众创空间 打造大众创业舞台
“目前该区已经有了4家众创空间,其中3家都已经有企业进驻,中信重工‘双创’示范基地将在11月开始建设。”该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已经有企业进驻的3家众创空间分别是位于商会大厦的服务贸易基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和洛阳师范学院的启梦空间。其中洛阳服务贸易基地是商务部承接服务外包转移,在全国首批设立的五个服务外包基地之一,目前,已经签约企业131家,规模不但在伊滨区最大,也位于全市前列。
张昭辉是服务贸易基地的招商负责人,也是这些企业的“大管家”,对进驻企业的情况非常了解:“我们通过内部介绍、举办活动、主动出击、推广宣传等方式,同时借助伊滨区给予企业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信息科技类、服务外包类、文化创意类、新能源类等6大类71家企业进驻,目前基地发展势头良好。”
神农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全国唯一和中国科学院·牡丹课题组有密切合作的企业,主要产品有牡丹油、牡丹花茶等。“我们决定把公司总部选择在洛阳伊滨区,除了依托洛阳丰富的牡丹资源,更多的是看中了伊滨区的发展前景。”公司负责人说,“伊滨区属于新规划的城市区,交通便利,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建设成一座新城。”
2 三大核心要素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平台、项目、人才,是支撑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伊滨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何思松说,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平台,集中签约了8个项目,吸引了研究院的高端人才,标志着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的“互联网++众创空间”三大要素已经齐备。
据了解,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洛阳市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与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同时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还获得批复成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之一。
“我们是洛阳首个‘互联网++众创空间’。”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说,除了已经签约的8个项目合作协议,目前还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坐在电脑前,就能看到拖拉机在田里工作,还能实际操控,实现远程发动与停机……”智能拖拉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通过GPS定位、远程操控等技术,可以实现拖拉机智能化。“我们还将继续研发创新,将来拖拉机能把土壤中的各种元素数据,同步上传到电脑……”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智能拖拉机项目进展良好。
3 企业高校同发力众创空间发展提速
2015年9月23日,李克强总理到中信重工考察时,对中信重工以开展创客群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示充分肯定。中信重工的“双创”模式和“双创”工作经验,被誉为“大企业推动‘双创’的鲜活样本”。
今年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我们打算将下步合作的4个项目全部建在伊滨区,其中就包括首批上榜的‘双创’示范基地项目。”据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11月开始启动,建设周期为2年6个月。示范基地建成后,将向洛阳市地方及社会开放,为广大创客提供众创线上资源共享平台、众创线下实验与验证平台和众创成果孵化平台。
除了中信重工这样的大企业,高校在建设众创空间上也初见成效。洛阳师范学院启梦众创空间2015年10月启动,今年4月正式签约。
“启梦众创空间采用政、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行,企业与洛阳师范学院特色优势专业相结合,实现创业企业从初创到加速的无缝链接……”据洛阳师范学院启梦众创空间负责人介绍,自空间运行以来,已经启动了“雏鹰100计划”“十百千工程”“创大训练营”等活动,先后举办创业讲堂10多期。
截至目前,启梦众创空间已培育创业团队近100个,进驻项目50多个。 (陈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