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山乡巨变:水泉村的幸福生活

2016-07-12 16:11 6680

 核心提示:万安山区域综合开发给我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依托万安山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寇店镇水泉村这个昔日落后封闭的小山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边是掘丁路热闹的施工现场,一边是树荫下含饴弄孙的老人。在新修的村委大院内,笔者见到了水泉村党总支书记王丰奇。水泉村是省定“贫困村”,24个自然村分布在万安山的沟 沟壑壑间,群众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

“2016年底,俺村一定要摘下‘贫困村’的帽子!”王丰奇说。



    告别行路难: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眼下,村里正准备修一条连接山顶公园和水泉石窟广场的水泥路,该路全长1200米,修成后水泉村就成了山顶公园东出口的“香饽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40多岁的村民谢育 东以前常年在镇上打火烧馍,妻子在镇上卖菜,清明、五一、端午几个小长假,山顶公园游客火爆的场面让夫妻俩看到了商机,早早把打馍的生意迁回了村里。“路通了,人来了。”谢育东 说,“人来了,生意不就来了?”

去年区里启动了掘丁路改建工程。该工程全长 11.89 公 里,仅水泉村就 4 公里。以前这短短的 4 公里山路大小拐弯18个,其中急转弯4个,尤其是口孜自然村的急转弯角度达到 50度,群众生产生活很不方便。行路难曾是几代水泉人心里 的痛,一听说重修掘丁路,水泉人打心眼里高兴,仅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8户农宅、1家企业、120多亩大田的征腾地任务。

随着万安山区域综合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回乡创业。“山高路远,以前俺水泉村不养人,如今路通了,人都像鸟一样飞回来了!”说这话时,王丰奇的眼眶湿润了。



    告别上学难: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

水泉村小学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的口孜自然村,村小学教学楼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被区里确定为“危房”。 其他20多个自然村的孩子上学要走不短的山路,夏日暴雨、冬天雨雪,家长们很不放心。这几年,村里200多个孩子近一半都外出念书。

北窑自然村的周银宗老人每天要往返4公里的山路,雷打不动已经坚持3 年了,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接送孙子上学。 周银宗无奈地说:“孙子小,不接送咋办?”

针对水泉村的现状,该村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向上级争取,也得到了区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区里想方设法改善学校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一方面解决孩子们中午的就餐问题,另一方面启动了教学楼改造工程,要求在今年9月份前改建完毕。

王丰奇说:“这个任务坚决完成,咱不能对不起孩子们!”。



    告别就业难:夫妻双双进课堂

区创业服务中心5月份在水泉村开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厨师技能培训班,该村的师志伟拉着妻子一同报了名。“水泉是山顶公园的东大门,开办农家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师志伟说,“这个培训班真是办得太及时了!”

水泉村 3700 口人靠着 3900 余亩“望天收”的坡岭地讨生活,村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缺乏技能,打工也多是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劳动。王丰奇介绍,水泉村在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共有12户贫困户,区、镇两级确定了精准帮扶责任人,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村里准备申请互助社资金。

“近期村里已经启动对口孜自然村街道进行外墙粉刷、仿古改造和文化广场建设,我们一定要把水泉村打造成洛阳市美 丽乡村的示范村!”王丰奇说。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