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部署,我深感认同、备受鼓舞。”2月9日,洛阳市人大代表、伊滨区党工委书记樊灿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伊滨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强科技创新硬件支撑,打造全省最优创新生态,高标准建好伊滨科技城,为洛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科技创新硬件支撑
近年来,伊滨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成功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级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龙门实验室科研成果数量居全省第一,伊滨智慧岛跻身全省优秀智慧岛。可以说,伊滨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创新发展的良好基础。
下一步,伊滨区将全力推动占地面积1300余亩、总体布局为“一院两室两区”的中原科技创新港在伊滨布局落地,加快建设教育部高等研究院和中原空天材料与应用实验室,建成投用龙门实验室总部研发基地,建好用好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对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库等优质成果产出地,招引一批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的科技成果在伊滨转化落地,努力成为全省“两城一谷两港”创新局面的关键一环。
同时,在中心城区建设10个200至300亩的科技产业社区,招引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形成更具规模、更有成效的企业成长“加速器”,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打造全省最优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伊滨将依托龙门实验室“服务中心+产业研究院+运营公司”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洛阳市企业与龙门实验室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在伊滨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更好支撑伊滨产业发展。
打造创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充分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引才聚才优势,探索“事录企用”引人育人新模式,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改革,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落实各项人才奖补政策,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的全链条服务,着力集聚更多优质创新人才,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打造创新要素保障的强引擎。完善全链条全方位运营服务体系和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组建伊滨科创发展母基金,积极招引国内外基金管理机构在伊滨创立科技创新子基金,完善“募、投、管、退”全流程服务体系,争取引入更多风险资本、耐心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