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寇店镇朱窑社区红薯种植大棚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 “春耕图景”。工人们正忙着将红薯苗栽种到田垄上,种植大户张继峰悉心照料着待栽的红薯苗,确保红薯苗状态良好。
今年是张继峰种植红薯的第12个年头。经过多年摸索,他选定“西瓜红”“哈密”“丝滑”“济薯33”四个优质红薯品种,其中“哈密”红薯淀粉含量高,“西瓜红”等其他品种口感好。而这次新到的七万多棵红薯苗,全部采用生物科技“试管苗扩繁”技术培育,确保了育苗枝叶粗壮、成活率高。
“最近农闲,来这儿帮忙栽红薯苗,一天能挣70块钱,补贴家用挺不错的。”朱窑社区居民马大姐开心地说。除了栽种,她们平时还负责给红薯苗除草、浇水等管理工作。而红薯栽苗前的土地平整工作也已经实现机械化。起垄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犁地、起垄、铺设滴灌、铺地膜、施肥等多项作业,大大节省了人力。
眼下气温回升,正适合栽种红薯苗。张继峰介绍,栽种完20天后就要进行剪苗,然后向市场销售。销售红薯苗也是红薯种植的重要收入来源,本地和外地的客户都会提前预订,第二天一大早剪苗后就马上打包发货。
“红薯生长周期大概四个月,成熟后主要销往本地各大商超。”张继峰表示,除了红薯以外,他还种过大蒜、菌类等,今年也会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后续种植计划。
张继峰的红薯致富经是我区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的生动写照。红薯种植产业的科技化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近年来,伊滨区依托各乡镇(街道)独特地域优势,挖掘优势产业,借助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化,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生物育种、智能灌溉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让农田变成了 “智慧工厂”,农民成了 “科技达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未来,我区将继续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技术落地,打好 “特色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