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乡村振兴】伊滨:科技赋能 让农业有“智”更有“质”

2025-04-11 16:28 2612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区锚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目标,聚焦特色智慧农业,以“产业兴农、质量强农、数字赋能”为发力点,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让农业生产有“智”更有“质”。

9d68a64673ef47506d55ad93323cc6d.jpg

智能温室:番茄产业的科技蝶变

踏入位于伊滨区寇店镇的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番茄智能温室大棚,扑面而来的是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气息。全天候无土栽培技术,让番茄生长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精准水肥管理系统是这里的“专业营养师”,可以依据番茄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定时定量输送养分。凭借这种科技种植方式,产出的“大粉番茄”品质出众,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获得“盒马生鲜”“711”等企业的青睐。

目前,该园区番茄日产量8-9吨,2025年第一季度总产量达700吨,为周边100余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助力增收。智能温室的应用,不仅改变了番茄的种植模式,更成为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4b1ee396d8027ce2076819f007579ee.jpg

智慧养虾:打造内陆养虾新典范

在寇店镇农禾源智慧生态养虾示范基地内,养殖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22个标准化养殖池之间,为200万尾南美白对虾进行投喂。这里依托前沿科技,打造了一套高度智能化的养殖体系,让养殖池摇身一变,成为了“海洋微生态实验室” 。通过智能控温系统,养殖池内的水温稳定维持在25℃,模拟调配适合白对虾生长的海水环境,搭配科学投喂算法,内陆养虾的成活率成功提升至95%以上。

基地产出的鲜虾,通过冷链物流直供郑州、西安等城市。截至当下,已累计实现13万斤的销量,创下基地养殖的新纪录。目前,这批白对虾预计4月底全面上市。

与此同时,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建四个智慧养殖棚,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还将计划建设“钓虾乐园”,通过发展休闲渔业,让科技农业转化为体验经济新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蓝色动能”。

cd8d95f4da93ca1affdbaf3f3e64566.png

温控大棚:樱桃产业的新希望

走进寇店镇万安红石榴樱桃采摘园里,新建的28座银灰色自动开合大棚格外醒目。园主肖玉霞为了提升樱桃种植技术,专程前往山东学习,引进专业团队搭建自动开合塑料大棚。大棚配备温度传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可根据气温变化自动开合,肖玉霞通过手机 APP 就能实时监测园内微气候并远程操控大棚。

在肖玉霞的精心经营下,去年50亩樱桃丰收,产量达4 万斤。今年她又新增了20亩樱桃种植面积,新育了2500棵樱桃苗。温控大棚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樱桃种植从“靠天吃饭”到 “掌上报温”的转变,为樱桃产业的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9169118488d6e4b4c14f2b581a7228f.jpg

智能授粉:培育“高营养”果蔬

位于庞村镇的智能化农业产业示范园温室大棚,采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授粉技术和环境精准调控,配合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智能调温补光等智慧化技术,为果蔬生长打造“全季节、全天候”的理想环境。

“大棚内主要种植釜山88小番茄、普罗旺斯大番茄、螺丝椒、水果黄瓜等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该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基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3座,其中普罗旺斯西红柿8棚、水果黄瓜2棚、螺丝椒3棚,西红柿每棚产量可达30万斤左右,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每棚预计收益可达50万元左右。

下一步,该园区将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入更多高附加值果蔬品种,同步发展观光农业、科普教育等新业态,助力我区构建“产、学、研、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fc79812086eddda0e4e01c767af0b57.png

智能科技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不仅深耕大粉番茄、小黄瓜、南美白对虾、樱桃等特色农业发展,还在农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无人机、机械化设备等先进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智能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双丰收,更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鲜亮。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