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位于旁村镇的天囿牡丹园内10个连栋大棚绿意盎然,4000㎡的优质红瑶蜜薯种苗迎来成熟期。工人们动作娴熟,将红薯苗捆绑整齐、装车,运往周边地区。
“今年春季,我们与洛阳农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模式,以10个标准化大棚构建起年产300万株脱毒种苗的供应体系,通过农发公司销售渠道,陆续销往本地、山西、山东等地,预计收益将达到45万元。”天囿牡丹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与洛阳农发的跨界合作,标志着园区从观光农业向“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突破。“我们不仅让游客赏花,更要让土地产出‘黄金苗’。”
此次合作中,洛阳农发投资集团充分发挥国企科研优势,提供自主选育的抗病性强、高甜度、耐储存、口感好、薯形好、颜色佳的高端鲜食品种,并派驻农技团队全程把控育苗周期,从种薯铺薯到后期水肥管理,形成标准化种植流程。园区则承担大棚设施维护及日常管护,进一步盘活园区闲置农业用地。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让专业资源在育苗周期内形成精准匹配,双方按销售收益比例分成,实现“国企技术赋能+民企场地活化”的高效协同。
“在这里育苗、干活,每月能挣3500元,还能学技术。”居民王大爷边分拣种苗边笑着说,在这里工作不仅离家近、有钱赚,还能享受洛阳农发技术团队的定期指导。
当前,随着首批蜜薯种苗扎根田野,天囿牡丹园完成了从“牡丹花海”到“希望田野”的生动实践,实现“国企增效能、民企扩收益、农户得实惠”三方共赢。当农旅融合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深度联结,伊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定能孕育出更多“金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