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伊滨区寇店镇寇店社区、干村社区的300余亩山药田里,嫩芽已铺展成蓬勃的藤蔓。与一个月前搭建“成长阶梯”的热闹场景不同,眼下田间正上演着一场关键的“战役”——40多位居民俯身垄间,以最原始也最精细的方式,为深埋地下的“白玉金疙瘩”手工除草。
“机器进地?那万万不行!”种植大户马文学穿梭在田埂上,与工人们一同除草。当被问及为何不能机器除草时,他指着脚下解释道:“山药根系娇贵,机器除草稍有不慎就会伤根,直接影响产量和品相。想要种好山药,只能靠一双手、一把锄头来‘精雕细琢’。”这份对土地的敬畏与对作物的精细化管理,正是他引以为豪的丰收秘诀。
天空下起了小雨,58岁的李阿姨手上除草的动作却稳健利落。“离家近,顾家挣钱两不误,一天70块,心里踏实!”她的话道出了许多务工者的心声。据马文学介绍,这40多位忙碌的身影,大多来自周边社区,在“社区集体+种植大户+农户”模式的联结下,农田增效与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双赢。人工除草预计持续半个月,一笔笔工资将直接汇入群众腰包,土地生金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去年成功试种基础上,马文学今年扩大了山药种植规模。他坚持采用脱毒种薯,应用网架立体栽培,并严格遵循“一年一种、隔年倒茬”的种植铁律,以有机肥滋养土壤。每一株藤蔓的健康生长,每一寸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都凝结着科技与经验的智慧。待到11月,这深埋沙壤的“白玉金疙瘩”预计亩产可达3000斤,将带着土地的馈赠,步履铿锵走向国内外市场,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